记于2011-05-13  23:30

早上起床全身酸软,出门时,村子里什么都没开张。

出村后,上了国道一公里不到,全身发凉,脑袋眩晕,以为是高反,或是身体虚弱,把自己吓了一下,想想这里海拔才4200左右,应该不会的。

从拉萨出来,藏民已经不是非常纯正了,没有标志性的服饰,从屋房的建筑样式上看,也不正传,要不是檐角上的五色旗枋,很难确定是藏民居住的了。从羊八井开始,道路两旁的草甸逐渐开阔,左手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延绵不断,美丽的青藏铁路同国道伸向云层深处。

白云犹如幕布,从山际线开始升起,直上钴蓝的天空。阳光在这里干净、清透,微风徐徐,伴着良好的柏油路,真是令人愉悦的骑行,路上的老鹰看起来如此鹏大,遨翔于天空时,这样自由、悠远。

傍晚,阴沉的云层在远处涌起,而太阳并未能完全被覆盖,他紧跟随于我的后头,而阳光也不忘时常光顾于我。这种光影的重叠真是美妙极了。

将到当雄的时候,遇到了大巴上的海浪,听他说纳木错没什么好玩好看的,最后还是放弃了。两点到达当雄时,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就点了份炒面,早上没有吃到现在,肚子已经饿得崩溃到边缘了。从西安到成都,主要吃面。成都到拉萨,主要吃炒饭。而从今天开始,也许都要吃面了,纠结,肚子又在反抗了……

到古露前,又遇到三个小孩,那个人应该是他们的妈妈,幸亏有辆吉普车经过,将他们挡住了,谢谢天意中的他们。终于到古露了,夕阳无限美好,这里只有两家住的,最后应了藏民的打应,什么也没有,只有床。晚上上厕所时,去了后院大地上,风清月高。这夜,又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夜晚,这边九点左右才近黑。山际远处,依然昏亮。

晚上同住的小伙,已经在这四年了,修车的,甘肃人。和他说了路上的状况,小孩打劫的等,他还不相信。

后来听他说,才似乎明白这两天为什么身体不舒服,原来这边一棵树也不长,高原反应的,不是山上没土,而是缺氧,七八月草也只能长三四厘米。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身体酸软,手时不时就麻。

晚上早睡。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3日

记于2011-05-12  23:30

早上整理打顿好十点出发,下午四点左右到羊八井,真后悔这么早出门,原来可以再喝壶甜茶的。

出了拉萨,就没有喝甜茶的感觉了。

出了拉萨,打从青藏线开始,路的两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便是山体,一层层的岩体相互叠加,山上几乎不见树,而以石头、沙块组成,有时看上去更像化了牛奶蛋糕,层次分明。而田地上,牧民才开始耕地,竟还未下种。戴有红色绳坠的牦牛,有如为春耕祭祀。在这里,春天也还未开始,而秋天并未离去,这样的交集中,人们匆匆忙忙,施肥,耕种。

左的山下雨,右边的山放晴,只是想起老家一句俗话:晴天下雨隔田埂。

又见那山雨时扑面而来,时而远望停歇,便又想起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闭眼一想,那情境何其像。

早晨在城里找了自行车行见没买链条油,实见时间不晚,就出发了。路上遇见两个从青海骑行上来的骑友,询问了一些路况,他们又送了半瓶链条油,两个刹车块,挖外胎的铁撬,太谢谢他们了!听说运气好从这里到格尔木大部分都是下坡顺风,哈哈……而今天也都是顺风,坡度也不大,却骑行得酸痛,也许已经三天没骑养着了,看来兵还得天天练呢!

在羊八井为住的纠结了近一个小时,来来回回,估计街上的人都看奇怪了,我只为想着省五块钱而矣。又不能洗澡,又没电视,全是摆设。到了住的,就躺着睡着了,昨两点才睡,早上又下雨,乱乱的一天……明天继续。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2日

记于2011-05-11  23:30

早上最重要的事是去布达拉宫,终于啊……出门第一件事是存照片,否则今天就没得拍了。

发觉自己对未知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又钻进没有去过的小巷子,没想到又到了一个寺庙,不知名,但香火极旺。

寺院下面的街市有卖青稞酒,鲜花和酥油,这些提供给教徒供奉佛像所用。有个卖青稞酒的藏族阿姨同我说:不买上去参拜也是没问题的。我没有每天都来这观察,不知他们是每天如此还是单列今天这样。但我知道这儿的各种大小寺庙,信徒总是络绎不绝的。

这条巷子的尽头是一家很大的遮棚茶馆,估摸算,应该能容纳一两百人。藏族人的生活好像永远离不开甜茶、酥油茶,总能见到茶馆直到关门前都是满座的,他们不在乎是否把茶喝完,讲多少话,而是静静地私语。

从青年人中,好像能体会他们在关于爱情和邻人锁事。而老人们,则关于问候,前天、今天、明天……而我坐在他们身边,虽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却爱看他们的各式表情,和每个人喝茶时的动作、身姿。那每一个刚掀开布幕的那一刻,好象是已经写好了精彩篇章的作家,等待我的,也许是即将上演的一段段故事。

绕着酒吧街,终于找到了一间旅店,经过老板的同意,在那传好了照片,舒服的感觉,谢谢好心老板!

行进于人行道的藏族人,尤其是妇女,大多身姿挺拔,楚楚动人,不仅因为他们本身身型饱满高大,更得意于他们的传统服饰。在进藏或接触藏民之前,以为藏服就是电视或书本上出现的那种长袖的轻荡的舞蹈式服装。然而现状将我的印象改变,他们只存留于儿时的脑海中,此时见到的他们的着装,看起来更加朴实、风动,且在这不经轻狂的厚实中见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见家庭背景。通过服饰差异,区分牧民和市民,原来他们也有汉人一样的隐约的阶层。

在拉萨,能见到的藏民有市民、工商一族,并非只是牧民和宗教人士。在妇女的裙套中,有力的低帮皮鞋在前行中坚挺、气质,隐约地散发着男性的魅力,而迎风前后摆动且富有变化的裙子线条,又是这样行云流水。

在大大小小的茶馆,街头巷尾,哪怕繁华的公共场合,都有这样一群乞讨着,又安静地念着经,坐在街墙角落的褴褛老人,也有家庭式的母子,等等。他们其中的只是破坏了喝茶的气氛,而大部分的,当成一道风景。

经过溪流的街市,到达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他看起来并不雄伟,从外型上。然后他将自己的体量给游人最大化,他用质感将自己变得厚实、沉稳,以使看他的人获得想象之外的另一种美,这也许是在弥补一种心理上的遗憾。

粉白的石头行道,通向宫殿的深处,他用坡度和距离暗示人们,这里需要真诚,需要虔诚的礼仪式的膜拜。进入布达拉宫,禁止一切拍摄,只将美好和想象存留于每个人的脑海里,不让任何人带走。

这座达赖的行宫,现在是人去楼空了,只剩得几个管理人员和照例的喇嘛。在积满尘土彿像案台上,这里更显得像似一座巨大的历史遗物,他已失去生命,只因着他曾经主人的伟大和显赫,才使他袭了光芒,并在有限的空间里,释放出原不属于他的威严。布达拉宫的美正是他曾经主人显耀的美和人们对他肆无忌惮地崇拜和对信仰的永恒追随。有时,他更像一个附属品,却实又这样必需,在历史的过去,也曾像故宫一样,只为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确立至高无上的尊荣和权势,通过仰望,获得执行的权力。

这样看来他将更显得可怜,他只是人们摆布的工具。又如风烛残年,风骨不化的老人一般,坐在祭坛的上方,继续拥有华服、珠宝。人们的顶礼膜拜,他虽渊博智慧,却这样陈旧。

下午见到了海浪、大鹏,说了路上的很多事,海浪要去珠峰,大鹏回去。而我,继续上路,为着未完的心情。

夜的拉萨城宁静、光华,沿街的茶馆店铺关门了。

有时,这城市令我想起成都,一样的悠……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1日

记于2011-05-11  23:29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1日

记于2011-05-10  23:30

早上七点左右醒来,同姐聊了几句,看看新闻,已是九点多了。真不该浪费这里美好的早晨,兴许出去还能看到老人们在寺前安静地颂经膜拜。可当出门后发现,这里太阳下山迟,早上人们开业也晚。

打算去布达拉宫,穿戴好自己满意的行头,出发……清晨的布达拉宫,人流依旧嚷嚷,其中除了少数的游客,大部分仍然是信仰的藏民,随着人流围着布达拉作顺时针行走。

有时,我相信这是程式的,但又不得接受:这种程式的安全感完全能充满身心,使之获得某种力量。

进入正门后才发现,原来布达拉宫需要预约,行程被打乱了的感觉,只好作罢。回去骑了车子,拿着从尼洋河捡来的石头,打算邮递回去,又去了大昭市附近走了几圈,买了两条珠链,一条是给姐的,发觉自己原来这样喜欢珠子,而且敏感。又为大姐买了三包藏香,弄好就已经近两点了……去了邮政快递。

说说石头,其中有块长了极小的苔藓蕨类,从尼洋河带来到今天,发现磨掉了几块小斑藓,本打算自己随身带着,可后来又想既然捡来也需缘份,那就按缘托运吧!石头也有造化,他若能懂自然惜命,祝他在这十来天的旅途中保重。

吃了半块糍粑,背着相机就去大昭寺了…大昭寺神秘,正门处有无数的信仰者不远万里过来,于此重复地膜拜,胜况为之感动。

进入大昭寺,首先是保存完整的壁画,其绘制精美,配色单纯富有表现,重复且带有装饰性的手法,使得熠熠生辉。人物表情生动自然,所表现的一百多个故事富有感染力。

然而更令我喜欢的是他的构图技巧,这使得人物性格突出,将故事连贯。虽然远处观赏总是大致相似,但其中独特的美,也只能近近欣赏,细细品味。

半途,突然想起同壁画的缘份,有时看似造化弄人的布局真是令人捉摸不透,细想若牵强联系,有时还真是那么回事,又因上个月在咸阳时听一阴阳阿姨的说法,便更加强化了这种心态。于是,和“壁画”的缘份便视为“天理”,前世烟缘相助。

大昭寺神秘的背后,是无数信仰的支持,倘若将之剔除,再伟大的也将腐朽,土崩瓦解。

在屋檐处修整土坯的妇女们,手持木板不断地拍打泥石,将他们一一作实,拍匀。在节奏的拍打中,用自己的声音唱响音律,在幡布随风起浪的映衬中,在蓝天下,显得这样原汁原味。用嘹亮来形容,用悠长来形容,回绕在清静的壁画长廊里,以为是那传来的声音。

斑驳的金顶没有白鸽,简单地配合着天空,轮廓线平实,时又冒出龙头、金顶、鹿,在明了的蔚蓝色中讲述着神性的故事。去往大昭寺的主殿,是条阴暗的通道,地面上的石头已被磨平近滑,从身边的导游得知,他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那是唐朝和吐蕃的历史,甬道两侧供奉菩萨,酥油灯昏昏发亮,将墙面陈旧的痕迹越发显得古老。

行走这样的地方,有时美学的关注度胜过宗教的关注度,但在宗教范围内,我们又不得做些符合宗教的行为,受其约束。虽然没有排斥的意识,但总会疏忽。

于是有时在信仰和自我的选择上,时常发生也许能化解的矛盾,我们来此地,是因为信仰还是因为美学体验?行走在寺院里,两者清晰可辨。

从寺院出来,五点的太阳从西面洒来,我感觉睁不开眼。在繁华的幡布下,如此迷离、沉醉。走进茶馆,坐在木头长椅上,开始回想。

想着想着,身体意识便开始懒下来,或许慢慢体验意识的消失:两壶甜茶,三个多小时,时间在这当中溜走。而我看见,接触身边的人,看他们这刻的生活。

拉萨的街头,从早到晚,有武警士兵不断巡逻,这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他显得这里的生态如此地脆弱,不可靠,以至于需要肉眼的真实感知,来获取安全感。

路上,我想象着当年发生打砸抢烧的事件,尽力想象当时的状况,我感到难以呼吸,在这看似平稳的街道背后,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在布达拉宫最高处矗立的五星红旗,是否能让更多的人臣服,这看似合理的布局,为何我不能理受。当政治强势于宗教,这宗教能否依然单纯,单纯的人们可会受影响?

在街头,还有另一群人,他们乞讨,有人说他们为了维护信仰的生活而乞讨。他们有小孩,大人,他们衣衫褴褛,然而我并未起怜悯之心,既然修行艰苦,造化所致,我又何因天命所至而悲惘呢?

拉萨的一天,原本如此之快,茶馆的三小时,天已黑了,茶馆要关门了……出了茶馆,天已经黑了。

从小巷出来,北京路的西面,还有微光,近处乌云密布,却不下雨。布达拉宫在这阴肃的夜色下,显得黯淡。

没有灯光,只有孤独的商厦和行驶在道路上的汽车,才使得这城市看起来还剩微弱的呼吸声。我提着这袋吃的,依旧沿着北京路向前。

小昭寺,昨天坐公交从色拉寺回来的时候知道了其大致位置,如此想去这个地方是之前往大昭寺所没有的感觉。街道两旁商店极尽关门了,凭着感觉继续往前。在小昭寺门口,一行四五个士兵靠着墙,谈笑风声。

寺院大门已紧锁了,但其中的小门还开着,环顾了四周,便左脚跨进去了。寺院里大灯还亮着,漆黑寂静下衬得墙面发黄,主殿前有数位老人,不知他们在干什么,便慢慢地靠近了。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一干等人在央求寺院喇嘛,希望能进去礼佛,最后同意他们的请求了。

只是这样巧合,或许该称为缘份。大喇嘛看我犹豫徘徊,便挥着手臂哑着声说叫我进去。我这样迟钝,等反应过来,便激动地跟进了。

小昭寺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金身,是松赞干布时期尼泊尔公主随嫁时从故乡带来的,虽不比大昭寺十二岁金身,但这,足以令人兴奋的了,能有缘近距离一睹光采,多么荣幸!

我静静地随着老人们进入主殿后堂,在那里,灯火辉煌,金身在那里显得安静详和。大喇嘛划着手势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并说着藏语,我实在听不懂只得跟在老人的后面,随着他们绕着神坛按顺时针方向行走。神坛的外墙因为抚摸过太多,以至于有些地方光滑得像打了油,而有些地方甚至开始剥落。

同他们围绕几圈之后,一个人停留在金身前,双手合十,静静地看着他。

我看着他的表情,怎生如此愁苦,心里又想你八岁时可曾感知将来成佛,渡化众生。可见人生沉浮,皆因天意,奈何造化选择了你,而非他人。而如今你已成佛,面对芸芸众生,一心念着点化超生,可曾想过世人也有自己的造化,与佛讲缘,那无缘的又怎生点化教导?那时你苦修佛法,衣冠清静,而今众生信奉你,将你金身造像,华服加身,可是你愿意的?你眼里如此愁苦着相,是因我心愁苦悲惘着相还是你因众生如些加身于你,或是你已成了信仰的傀儡,众生求的只是人间富贵,而非大佛的点化和慈悲?你这样悲愁真是为何?我看你身戴华服,眼神悲怒,这是人间的繁华竟和你的心境不符,你悲的是世人……不觉,眼泪竟慢慢湿润眼睛,滴落下来。

大喇嘛在堂内清理陈设,于是顺手去帮忙搬些花盘,整理完毕,又念了些符咒,身后的藏族老人们已在磕头膜拜了。他示意我们可以进去,又一喇嘛拿着盛有金粉的碗,上前往金身脸上刷,我跟随在老人的后面,便进去了。

看着前面老人手中拿出念珠往堂内金身华服上触摸,心里明白便将白天买的珠子也拿出来,向前……我走上台阶,亲手抚摸着佛像,此时此刻,我竟变得如此虔诚,信仰的力量在这时得到沉淀,化作一颗平静的心,只求贴进再贴进,我如此恐惶又这般激动,我从侧面紧紧地注视着他,希望他能同自己说话般,紧紧不放……出了这神坛,从大喇嘛那里领受了哈达。

平静,心中这样平静。

面对佛像,观他的眼,依然这样悲伤,我说佛祖啊:我没有什么能给你,我没能像那些商人富贵之人在你神佛前放上几千几万,我能给你的只是只求一颗能明白的心。

小昭寺的灯火不是太亮,我们一行人慢慢退出来……从小昭寺的巷子里出来,可以直接通往八角街,路上同姐和大姐分享了喜悦激动的心情。到了大昭寺前,又前去正大门口看了壁画。寺门口依旧有膜拜的信徒,广场上,游人稀少,偶或地有几人经过。

通黄的大灯照得寺前明亮,又有缘的同巡夜的士兵聊了会儿天,其中有一个竟是转塘西湖职高的,还有个士兵风趣,说了不少的笑话……广场上的夜已冷清了许多,天空难以预测,刚又下了点雨,又见月亮了。在广场旁吃了碗饺子,也没煮全熟,不管,全吃了。

今晚很激动,明天去参观布达拉宫,期待……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0日

记于2011-05-10  23:28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0日

记于2011-05-10  01:30

至此,三十九天的行程为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完结。

这一路,感谢所有路上遇见的人,真心感谢他们的帮助,从出发的刚刚开始几天想念搭车,到最后慢慢地享受爬坡,一个新的心态的转变,是一座座山峰让我变得坚强、开朗。

三十九天行程,近四千公里的路程,期间补胎五次,被狗追逃数次,被索要的小孩吓得身虚几次,摔车两次,幸福享受藏民、路人相互致意无数次。

一路四季风景变幻,体味体验珍贵难忘,感谢自己!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0日
« 之后的文章 KH
⛰️🌳👾🌨️🍚
更早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