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天`拉萨之布达拉宫(一)
记于2011-05-11 23:30
早上最重要的事是去布达拉宫,终于啊……出门第一件事是存照片,否则今天就没得拍了。
发觉自己对未知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又钻进没有去过的小巷子,没想到又到了一个寺庙,不知名,但香火极旺。
寺院下面的街市有卖青稞酒,鲜花和酥油,这些提供给教徒供奉佛像所用。有个卖青稞酒的藏族阿姨同我说:不买上去参拜也是没问题的。我没有每天都来这观察,不知他们是每天如此还是单列今天这样。但我知道这儿的各种大小寺庙,信徒总是络绎不绝的。
这条巷子的尽头是一家很大的遮棚茶馆,估摸算,应该能容纳一两百人。藏族人的生活好像永远离不开甜茶、酥油茶,总能见到茶馆直到关门前都是满座的,他们不在乎是否把茶喝完,讲多少话,而是静静地私语。
从青年人中,好像能体会他们在关于爱情和邻人锁事。而老人们,则关于问候,前天、今天、明天……而我坐在他们身边,虽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却爱看他们的各式表情,和每个人喝茶时的动作、身姿。那每一个刚掀开布幕的那一刻,好象是已经写好了精彩篇章的作家,等待我的,也许是即将上演的一段段故事。
绕着酒吧街,终于找到了一间旅店,经过老板的同意,在那传好了照片,舒服的感觉,谢谢好心老板!
行进于人行道的藏族人,尤其是妇女,大多身姿挺拔,楚楚动人,不仅因为他们本身身型饱满高大,更得意于他们的传统服饰。在进藏或接触藏民之前,以为藏服就是电视或书本上出现的那种长袖的轻荡的舞蹈式服装。然而现状将我的印象改变,他们只存留于儿时的脑海中,此时见到的他们的着装,看起来更加朴实、风动,且在这不经轻狂的厚实中见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见家庭背景。通过服饰差异,区分牧民和市民,原来他们也有汉人一样的隐约的阶层。
在拉萨,能见到的藏民有市民、工商一族,并非只是牧民和宗教人士。在妇女的裙套中,有力的低帮皮鞋在前行中坚挺、气质,隐约地散发着男性的魅力,而迎风前后摆动且富有变化的裙子线条,又是这样行云流水。
在大大小小的茶馆,街头巷尾,哪怕繁华的公共场合,都有这样一群乞讨着,又安静地念着经,坐在街墙角落的褴褛老人,也有家庭式的母子,等等。他们其中的只是破坏了喝茶的气氛,而大部分的,当成一道风景。
经过溪流的街市,到达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他看起来并不雄伟,从外型上。然后他将自己的体量给游人最大化,他用质感将自己变得厚实、沉稳,以使看他的人获得想象之外的另一种美,这也许是在弥补一种心理上的遗憾。
粉白的石头行道,通向宫殿的深处,他用坡度和距离暗示人们,这里需要真诚,需要虔诚的礼仪式的膜拜。进入布达拉宫,禁止一切拍摄,只将美好和想象存留于每个人的脑海里,不让任何人带走。
这座达赖的行宫,现在是人去楼空了,只剩得几个管理人员和照例的喇嘛。在积满尘土彿像案台上,这里更显得像似一座巨大的历史遗物,他已失去生命,只因着他曾经主人的伟大和显赫,才使他袭了光芒,并在有限的空间里,释放出原不属于他的威严。布达拉宫的美正是他曾经主人显耀的美和人们对他肆无忌惮地崇拜和对信仰的永恒追随。有时,他更像一个附属品,却实又这样必需,在历史的过去,也曾像故宫一样,只为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确立至高无上的尊荣和权势,通过仰望,获得执行的权力。
这样看来他将更显得可怜,他只是人们摆布的工具。又如风烛残年,风骨不化的老人一般,坐在祭坛的上方,继续拥有华服、珠宝。人们的顶礼膜拜,他虽渊博智慧,却这样陈旧。
下午见到了海浪、大鹏,说了路上的很多事,海浪要去珠峰,大鹏回去。而我,继续上路,为着未完的心情。
夜的拉萨城宁静、光华,沿街的茶馆店铺关门了。
有时,这城市令我想起成都,一样的悠……
相关文章:
最近发表:
当下的实体 (2024-1-21 4:0:0)
这是为应付 (2024-1-19 1:40:43)
清晨初冬 (2023-11-12 5:45:9)
清醒的阿兹海默症患者 (2023-7-14 2:24:5)
陶渊明 (2023-3-17 0:26:35)
最后一次的离别 (2023-3-7 9:3:57)
今年 (2023-3-6 5:59:40)
生米如何煮成熟饭 (2023-2-20 22:33:5)
等待 (2023-2-16 0:34:20)
大人的意思 (2023-2-7 2: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