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于2011-05-19  23:30

我在想搭车是不是把心给搭散了,早上出门没多久便想着搭车,终于,还是拦了旁边的一辆工程车,把车放上,自己则蹲在后头,满面春风地搭了五六公里,心里舒舒服服的。

早上吃了饭,没见到石榴他们,把昨晚录的一些唱歌跳舞片段拷到他电脑里就出发了。第一次见到戈壁滩里出现沙丘,心里着实激动,从西安出发,历经平原、山沟、山谷、草原、高山、雪原、峡谷、冰川,终于迎来戈壁沙漠,这让旅途看起来完整了许多。而来至此地后,发现自己还是有点不适应,这里没有川藏富有变化的壮丽景色,也没有令人勇于挑战的地理路况、天气。

在这片大漠盆地,平乏,平乏。除了一如继往的逆向风沙、戈壁,偶尔的修路工人、货车,便再无人烟。正像后来警卫所里的人所说的,这里能做的只是锻炼人的毅力,因为这句话,又扬起斗志,我要一心骑下去,而今天的礼物,是让我感动地要死的清蓝的小柴旦湖。正是昨晚石榴说的有鱼虫的湖,起初还不知他名字,可这确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美得令我疯癫状。

茫茫沙漠边缘,遥无生机的戈壁滩中,还有这样一个湖,湖边国道线对面,有成群的骆驼,他们镇定自若,即使我走近他们身边,也只是张望,正如我看着他们那样看着我,这世上的另一种动物,且如此与众不同。

他们健壮、高大,有点歪塌的驼峰就在眼前,偶或地,昂起头,用不屑的、又充满疑问的眼神睁睁地看着这个世界。小柴旦湖的石头都非常有意思,他们大都经过风蚀,或沙漠植物的磨合,又因着原本独特的构成纹理,隐在碧波消水岸边,越发地显现出斑驳的个性来。

我脱了鞋,将自行车置于水湾,天空灰蓝柔和,白云仪然作态,令人自然融合其中,感受天地人和的自然美,如此感动于世间,只不愿离去。

离湖后,心里懒懒作态,我确信我的心里已经被这气候打败,我不停地向后张望,不断期盼从眼前开过的每辆皮卡,或者奇遇般地刘哥的出现。这样千丝万缕之后,在隧道山口搭了一辆车,一路上,说这说那,也还给自己找理由,到大柴旦的时候也不是异样惊喜,只是眼前难得的绿色让我觉得安全。

其实搭车了才发现,原来,这一路并非多远,是心太远了,自己完全能骑过来的,可我搭车了,是什么真正地驱使我这样不情愿地后悔搭车,真的只是天气?也许真的只是这样一次,将自己顿时惰性成灾。

而后每见一个目的地的路牌,就希望能停下来,把自行车放在前面,拍个照留念,再回头看望时,也能自豪地说声:我过来了。

后来又想着另一个情况,那是去往拉萨的路上遇到的骑友们,虽然一直在说喜欢一个人骑行的感觉,可以独立享受属于自己的美景,但那隐约之中的便是一种强烈的好胜心。是倔强的好胜心让我一路不搭车,要努力冲上山顶,我沉浸在风景和心理的双丰收上。如此,一路这样惊奇而又充满乐趣。然这一路,没有人同我在同一路上,没有同行者,只有单纯的既定目标,这样慢慢没有动力。

这样,到大柴旦,受路人和自己的驱使,我厚颜地推着车进了车站,那曾经看他们的眼神,如今在远处深深地看着我。我这样不能张望,竟还有自己的深处,现今,那窗口售票员的话依然在我耳边,渐渐地,心里开始斗争,开始徘徊,这一天,竟变得如此艰难,那后路的困苦条件不断充斥在耳边,黄香的话也慢慢深入,在炎热烦躁的夏日,我走进小店,这样打算着。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9日

记于2011-05-18  23:30

本打算去超市,又磨磨蹭蹭,看了地图又确认了一次,原来今天要走一百多公里,又勿勿出发了,这时已经九点四五十了……

走了不到二十公里,又遇见刘哥,问要不要搭车,明确了要去盐湖之后,就和大哥分开了,后来实践证明,这是一个严重错误的决定。

从格尔木出来,基本都侧逆风了,路又差,从盐湖开始,整整几十公里的石子路,风沙还大。到盐湖后,堤岸上都是白花花的,也许是盐,也许就白灰。今天天气并不好,整个天空灰朦朦,已全失去了高原的晴蓝,太阳看起来也闷闷的,所以盐湖并未有想象的湖蓝色,他和天空一样,只是湖面近处的采盐船,才将天湖分割成两处。湖边的盐花有点像钟乳石的质地,只是一片片,还有点像贝壳的堆积。无趣,继续向前。

这一路气候路况恶劣,川藏那套在这里完全不适用,水就是生命,在这里就有深刻的体会。下午两点左右开始,风沙就越刮越大,有时只好用推,路面平平,风景平平,见得多了,反尔开始发困,骑着骑着竟想睡了,后来搭了二十公里的车,坐在车斗后面,同当地农民挤在一起,手中拿起相机向外拍照,除了茫茫大漠,什么也没有,地面盐碱化严重地看上去白乎乎一片。见到屋顶上白色一片,初始以为是晨间下的雪,后来才明白过来,这里没雪,只是用不尽的盐。

第一次接触广漠,心里多少有些苍茫,这边就是柴达木盆地,到锡铁山,是下午六点半左右,走到这城镇的路口,有个“青年修理部”,在他们门口站了会儿,和俩师傅交谈,后来,小哥邀我住他这,能不激动么?!!这家汽车修理店面积也就二十平米不到,里面放着各种修理设备,往里走两三米就有个小房间两平米左右,这就是他们休息的地方,上下铺,却还有电脑,放好车,去隔壁川菜馆吃晚饭,竟然有七元的蛋炒饭,份量还很足,又要了两个馒头,吃得很实在,一共才花了九元,激动、心满意足。在小房间里和他们聊了会,就一个人去前面的沙野里转了一圈,捡了几块石头,回去的时候,天已经近黑了。

原来这小哥叫“石榴”,藏族人,还真看不出来,而且已经结婚了,都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儿,更重要的是人家比我小三个月。另一个大哥在八七那年来到这里,一呆就是二十二年,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呆下来的,他说今天这风沙还不算大,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可真一般了。

大哥很能说很能侃,从盐湖到接下来的小柴旦湖,这中间原来有这么多的故事,从盐花到鱼虫,还有白刺根雕,还有各种趣事。石榴被大哥说成“人才”,真是人才。他说人的哭要比笑美,后来想想是这样感觉,这种美自然原始,而笑看起来做作,歪牙咧嘴的,人的本心被迷惑地一无所知。

从这里,建筑、自然、人文环境,包括人的性格和高原已完全不同了,这种变化在这样的时间空间转换,没有经过消化,真是身心上的具大刺激。

这里,开始感受西北广漠的风情,人也变成另一种豪爽,陪大哥们喝了一瓶啤酒,聊聊天,听听他们说的笑话,石榴唱歌跳舞,就昏昏地睡着了。

今天,风景令人烦躁,而人,让人心情大好。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8日

记于2011-05-17 23:30

早上的副驾,阳光温和,被窗外的陌生人叫醒,和刘哥说了声,就先出去找旅舍了。

清晨七点的街道两旁,店铺只开了少间,而络绎的学生穿着校服穿流在街道的两侧,他们或骑车,或打闹,有结伴的,有静默独行,伴着娇嫩杨柳,迎面柳絮飘扬,显得这样朝气。

而昨天激动的心情还未消散,找了住的,骑着自行车就到城里转开了。

格乐木城并不大,却因着地理区位,人口奚嚷,这里大多是回民,所以这里有两大清真寺院,而街上的人文景观也和他们紧密相联。

进入小巷道,青绿初发的树叶迎风张扬,他们酥酥地映射着阳光,不热烈又慵懒,地面因他们的光斑而显得荫凉动人,便想着拿一把竹藤躺椅摆放在他们的下面,闭目清凉地享受着夏日的葡萄。格尔木周围的景色的平实却还微带新意,在秋色的大地上,人们身处夏日的温室中,吃着清凉的西瓜、冰棍,却满眼见着初春的树叶,而农民还有的才初耕,这里干燥,只因这满城的绿色,便给人以美好。

昆仑公园里开着饱实的郁金香,这是第一次见着这样满满一片郁金香。记得小时候喜欢郁金香多是因他被奉为高贵的品性,而后来渐渐长大,他那独特的外型并不符合自己的审美,便慢慢地远视了他,今天,在绿荫阳光下,这成片的郁金香,有玉白、鲜红、鹅黄等等,他那美,才第一次被你欣赏,故说这世间并无美和丑之分,这分分区别的,可不是我的眼和心么?

傍晚,我骑着车,沿着青藏线的石子土路一路北行,他从拉萨而来,正如我从那来的一样,短短几天,已在这里了。望着天空灰沉的白云,此地,没有蔚蓝的天空嫩白的浮云,而我正想再远走,再飞,便空想着自己坐在向北驶去的客车的最后一节处,跟随他,不愿再下来。

有时,又想起《哈尔的移动城堡》,其实,人的梦想不能太多,那曾经美好的童年常常浮现在眼前,而这时,犹如作了梦,以为醒来还是那时,可我们仍要面对的是,这长大后的我们,竟偏离那美好这般地遥远。宫崎峻的话是对的:“我们不能看太多美好的东西”。

三点的“夕阳”依然如日中天,我期待的落日黄花依然遥远,在静谧的湖边拍完照就回城了。

格尔木城的路边摆满了回民的小摊,大多水果、凉皮酸奶的小摊之类,相互拥挤,又有秩序地中间空出一走道,妇女们多戴头巾,而更喜欢老人们,他们拉着久已不见的板车,堆放着日常用物。街道的小学门口,是有许多破旧的食品小店,他们大都平房,在斑斑砖墙的平房边,有清劲的白杨穿插其间,他那安秘的绿色随风飘展,又点点反射夏日般金色的光茫,为这灰沉的红砖土路添上几分生气,而树下的学生们有追闹,有不奈烦地抄书翻书的,可真像那时候的自己,那时的小学生门口,这场景竟美得像岁月的童话。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7日

记于2011-05-17  23:30

早上六点四十醒来,外面天空清澈干净,远东已泛着鱼肚白,拉了一通肚子,回去继续睡。

今天过唐古拉山,心里已做好了准备,可今天搭车了,昨说的话,今天马上就反了,看来很多事不能口头表述。也不知搭到哪,这开货车的大哥是昨晚在汽车旅馆认识的,猜想也许是他们在路上见我在风雪中骑行了。弄好车子,坐在驾驶室里,他们的车子出了点事,修修整整已经十一、十二点了才出来。

安多这个小城镇位于青海和西藏的边境处,很多人会在这停留,所以物价也很贵,一间很普通的小房间竟然也要五十,最终还是选择了汽车小旅店,现在,对于住的越来没有标准了,只要省钱,能射能睡能充电基本是很满意了。小旅馆的住处在后院,通透没有围挡,小房子就用水泥墙立面,上头用木板铺上,看起来类似马路边的阿婆家,只是还没有家具,小屋子里只有两张床,一个炉,两根电线。

在清冷的夜晚,星空碧洗,盖了三床被子,第一次在这路上开电热毯,啃着大白兔,美美地睡着。

第一次搭车,说实话,一开始上车的时候是真有后悔的,因着没能亲自爬上唐古拉山,路上可能错过那么多美好的感受和美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就到唐古拉山口,第一次上这么高的山,远处的山脉或许因为岩层矿物的独特组成,看上去似优雅的褐色系羊绒,层层排列,又相互流动,旁边雪峰相衬,真是美极了。高处的唐古拉山微寒,在这里激动地拍照微笑,走动。在这里还遇到三个摩托骑友,其中还有一个浙江人,哈哈,浙江人都很强。

上车后,就发现有点微喘,后来,在吃饭的时候,听说其中的一位摔了,祝他们好运,一路上,和大哥们聊天,大都关于自己这一路的故事,然而发觉,这一个人的路上,原来故事这样少,以至于当想和朋友分享故事时,竟无话可讲。

这一路的感动和体会,都无法用语言交流出来。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挡风玻璃窗外,货车快速地行驶而过,很多如此美丽的景色未来得及消化,又匆匆地吸收新的美景,视神经这样不断地被刺激冲击,只是来不及按快门,越来后悔相机带得太差。我张着嘴轻微地扬笑着嘴角,被大哥俩嘲笑,后来,更是情不自禁地发笑赞叹。我只是情不自禁,无法抑制 。

那一幕幕地美景,自然地色彩搭配,那云层,令我兴奋发笑。我想象着云层里面发生着各种神化般的故事,看着云,他们像真的发生了一样。在八点的晚饭地,月亮初升,玉盘般浮现在中蓝灰的天空中,地平线上,慢慢腾起雾气,草原的轮廓线弱隐弱现,重重相叠,童话梦境,而他对面,太阳正在下山。那山犹如舞台前围,而夕阳下的云层平面也恰似影射台灯,将夕阳的美貌朦胧显现,似墨色散入水中,柔和独特,又像极了散开的花,惜暮又娇怜。

我在马路两边奔跑欣赏。看见夕阳的花又念月亮的脸,我这样激动错乱,以使寒风无暇顾及,等他花开花谢,全然凋落,我仍于那乌云之中猜跺他将反复的美貌。

同车队大哥们吃完晚饭,天近全黑了,上车,继续前行。月色下的公路不能见着远方,偶或地只有路上的货车的前灯警示灯意拟地连成一条前进的曲线,时常,以为是流星坠入这片大地,陪同我们行车。

窗外,月亮格外明亮且圆,查了日历才知晓原来这日农历十六,怪不得。

他用自己的光照亮云层,照亮草原,云层清蓝干净,慢慢浮动变化,草原轮廓动态起伏优雅自然,美丽的青藏铁路线时而出现眼前。他们架于草原之上,一座座桥墩一直延伸地平线的深处,而这次客车,和我们的货车,在这样的夜色山谷中,相互交集,时而藏绕。不时你追我赶,胜似两人舞蹈般,各自展现独特生命,又于夜色中融合。不远处有一山脉断然阻隔前进路线,那是巍巍昆仑山脉,到他山脚前,国道线才突然90度左转入山口,驶出。

其中国道所见昆仑并不想象中壮阔,这只是这山脉的小小一处,同川藏线上其他经历过的山峰相比,逊小了许多,然而因着他充满神化令人极度想象地美好名字,才使那以如此端庄神圣的容颜出现于世人的心灵深处。

而今晚,十一点四十,我享受着古人般夜过昆仑的美妙时刻,享受着他另一份隐秘。他这样平静从容,高大延绵,如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安静地坐在草原上,悠淡地远望着月亮,静静地点点滴滴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生活故事,他也不叹息,只是这般苍茫平静。

傍晚经过可可西里,沿途看见很多藏羚羊,他们绝大多数还幼小,他们成群于草原上,离我们也不远,时而抬头远望我们。他们是在警惕我们还是用他们的眼光看我们,他们的眼睛看起来这样不单纯于世故,好像在他们的遗传基因中得到了什么似的。在谷露的时候,听着有人偷猎了二十多只藏羚羊,他们能干出这样的事。至少,为着曾经每个人都拥有的单纯,我们也应该保护他们,远望他们。

这一路的行程,经历冻土层,河流,各种山体岩貌,大哥都说这不算什么,然而,这些对我来说,已是壮阔无比,我这样一路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孩般,那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

两位大哥甘肃人,一位刘艺宝——刘哥,一位严云——严大哥,他们性格开朗直爽直接,我想着职业的影响更多于地域的影响,而遇到的很多甘肃人,其实也多为这般性格的。

这晚,天空星星不多,而在月光照射下,那山体越发看似剪影,一片片,却又暗暗地透视着山体脊梁的延向,有些有如闭目深沉的脸,而有些如坐佛,身披折皱的僧衣默默念诵。他们自己拥有外型,如像每座山都是一个人,发生着一段故事,静静地安身于这里,每日讲述一页故事。

到格而木一工区的道路检查口,终于见到成排的树,这样到今天,已经五天了,午夜的格尔木灯火辉影,远望去,犹如一座放大了的断桥,那灯光沿着地平线延伸而去,又相互对称。而近处,则似沿海小镇,微风徐徐,柳树飞扬,一城的杨柳絮初放,这里还是春天。

近两点,终于到达格尔木城,城南入口写着“欢迎再来青藏线”类似字样,我想象骑车而来拍照留影的样子。这一路,有后悔,也有大美的收获。

一路人烟稀少,景色却美丽动人,后来想想也对,这段单独骑行不一定能收获这么多,这样刺激的感动。

而那路上的两名青年也许并非好意,这冥冥之中注定了的安排也许不只是缘,也许天命所制也不可一定。

路上一面受着如此刺激,一面想着这一路的神奇,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只是这莫名的亲身体验令自己无法平静,做梦般却又生活在现实里,这种时空的穿越,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只可用不可思议来定义了。

到了格尔木,和刘哥说了自己的这天感受,第一次搭车,搭得这样与众不同,谢谢他们!

在城里找完停车位时已经近三点了,大哥问要不要睡车上,起先答应了,后来又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车放下,带着行李去城里找招待所,最终没有找到,又回到停车场,敲了刘哥的门,躺在副驾上睡了。

这天,感谢刘哥严哥,感谢晴朗的天气,感谢大哥的毛毯。午夜很美,这天不能淡定。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7日

记于2011-05-15  23:30

那曲到安多130多公里,其中100公里左右上坡,90多公里的强风雪,最后5公里竟因为逆风太大而走了近50分钟,在县城转弯处还被两只疯狗狂追,背啊!

全程一直骑行在4600—4900的海拔高度,并伴随着持续性的逆风,真是恨到家了,这也许是继川藏线以来最艰难的一天,也许这段骑好回家,可以评评一些路段的“之最”了,真是恨啊……而且国道线周边或说藏北天气变幻无常,说下雪就下雪,说出太阳就出太阳,有时前轮阳光,后轮风雪跟上,下雪时零下都有可能,手指被冻得麻掉,深怕会出其他问题,出太阳时又想脱衣服。打个比方,川剧最适合,变脸可不是当家的绝活嘛。

下午,整个变速系统又被冻住了,幸亏之前已调到了适应的位置,否则上下坡纠结死了。

昨晚姐问我说:你的骑行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者换问话说你出来干什么,有什么好骑的,骑车干嘛之类的。

现在想想答案竟然也有好几种。而时间久了,却也开始单纯起来。记得去年九月就想出发,可现在看来,那时要出门,真也不是时候,因为心态上有这么多没有准备,到今年的二月,三月,这中间的七八个月的时间里,心中做了无数个打算,于是便开始为这些打算找理由,比如为了放松心态、忘记某人。现在想来,这些打算和想法竟是这么幼稚。

到若尔盖一位藏族人家里时,那天的回答是“趁现在年轻,还未结婚,多跑!”再后来到另一地是“多看,见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之后是“吃饱了撑着,也不为别的,就想走走。”这之后,只是笑而不语了。而昨天,却说了很多,这一路下来的真实心态:“就是向前!”现在一停在住的地方心就发慌,除非有个理由说服自己停下来。

像昨天四点停下来的理由就是身体需要补一觉,日记需要补。要平时没有骑到七八点会不爽,真上瘾了。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无限畅爽,真的感得将来我更会跑的,“现在,我不为什么,只希望能在路上,每天一个目的地,不因天气、心情而停下。”

如果身体、环境、安全因素允许,我希望能24小时前行,在路上,不知疲倦,当一个个目的地远望,经过,成回忆,这一切,将变得这样美好。虽然今天路况很糟,但也许若干年后,今天,反而让我难忘,只因着他如此与众不同,刻骨铭心。

也许此地真的缺氧,路上想什么竟忘得差不多了,真真可怕,所以说矮个子长寿、智慧是有道理的。

路上有时会想过搭车,可真有车可搭或有人好心主动询问的时候,还是被我回绝了,我想说我要清纯于我的自行车旅行。另外当我回答我是浙江人尤其是温州人的时候,就变得更加自信和坚毅,这是什么心态呐?不知道是谁教的,突然想起初中女政治老师给我们灌输了很多伟大温州人事迹的例子。

川藏线奇险考耐力信心,青藏线宽远考毅力,一个又一个起伏的上坡完全打破了川藏线建立的骑行规则和习惯,新的一套的道路风格。

说不清道不明,反复无常形容这刚好。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5日

记于2011-05-14 23:50

首先想说的是来高原后是不是因为缺氧,脑袋不灵活或变笨了,记忆力明显感觉减弱了,路上想的一些,经常到写的时候而忘光了,好吧!

先补上想到的,在羊八井到古露的路上,特别想摔倒,这样摔在地上就可以有理又安心地躺在路边好好呼吸下氧气,放松一下肌肉了。

这一路太累了…这是什么心态啊真是……到那曲的时候能为吃上饭而开心了很久,而那曲的城建虽说在西藏或藏北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还是显得脏。这里民族开心融合,回民开始渗入,而藏民也变得不纯正,除了一身褐色系的服饰,也只有在摩托车上能找到他们的踪影了。

这次住的是一个回民家里,其实也是间旅馆,在二楼窗户往外望,夕阳正好对着,将温和的日光洒在室内,而街道上人群奚奚嚷嚷,还算热闹。对面一直放着新疆的也不知是西藏的歌曲,但从色调的婉转程度来说,更像似新疆那边的,而藏歌,给我的感觉是直接、大气,有时也像佛曲一样,但也有动听的。

回民家看起来干净整洁有条理,但为人相处来说欠热情,而藏民则相反。

虽然说藏家人也有干净、富贵,但多数的藏民家看起来仍像旧社会一样,可这里唯一的大不同是藏民哪里能插得上嘴,搭得上话,有时他们好像没有察言观色的能力似的,心口一条线,脑门一条筋。记得上次的“小头爸爸”教我们说,分藏民穷富或家庭环境,就只需要看下他们的手便知道了,他们这个民族总是这样极端,面对这两大民族,真不知该怎么说好……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4日

记于2011-05-14  23:30

预报说雨加雪,好吧!继续出发。

在藏餐馆等了半天的炒面,很大份,可是不下胃,没吃几口,就走了。九点半出发,没多久就米雪疯狂地下着。

这一路,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发生,所以一路也没思考多少。

只是柏油路面,两旁风景宽远广阔,令人悠远。


查看全文 | 分类:行 | 评论 | 2011年05月14日
« 之后的文章 KH
⛰️🌳👾🌨️🍚
更早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