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个体的命运就像宇宙中的天体,是尘埃、或是卫星、或是行星、或是恒星……他们凭着自己的初始力量做着无边无际自由自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螺旋运动。有时是孤独地自我漫游,更多时候,是两个天体、或几个天体的相互吸引、羁绊,或又分散,和其他天体吸引,相互旋转。在一起时,这个吸引力可能是爱,可能是恨,也可能是各类关系、名义!但最终,天体会走向幻灭,然后起程、重组,进化出新的天体,而后又开始新的旅程。
所以,我们无须悲心悯人或纠缠不放手,当过去、现在、及至未来是客观的存在,当出生、死亡、质变是自然的存在。我们无法通过个体的力量去改变个体的客观规律,但我们可以通过个体的引力去创造新的轨迹、旅程、组织。
那时候,是不懂的,总觉得圣经里,耶稣、上帝说着有违天理的话。虽然,现在看来,看这些所谓的经典名句也还常感唐突,却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应对、理解。
西藏路险,可回过头来:险途不在路,却在人心。
后来,看到在各种各样的旅游攻略上,各位亲历的人开始呼喊,“不要再给小孩递东西了”,可是,长久造就的惯性,哪能说改就改得了的呢。
这样的“帮助和恩赐”对给予的人来讲往往是无条件的、是一次性的,送完就走,从此以后和他再无关联,或许只是在长久的以后,有那么一丝的言谈生趣与幸福的回忆。却不知,被给予的人慢慢地养成了伸手要来的习惯,最后反而破坏了其自食其力地生活能力。那些看似的美好的“给予”又何尝不是一杯慢性毒药,一人给予一杯,慢慢地“杀害”一个人、一家人、一村人呢!
又想起,新闻里说了很多中了六合彩的人,往往都是落魄而终的:或无节制地生活方式,或不善的投资计划,或不受控制的财务计划,或社会对其不端的诡计,等等这些不一而足。
对于“贫穷的人”来说,因为没有形成“富足”的精神意志和善于打理、规划的行为习惯,以及因为突然的给予而导致的生活形态和生活阶层的断层,这些突然到来的财富反而是不能承受的,甚至是连累家庭的。“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未尝不是“保命”的一种方式呢?!
就比如带他去一次牛排馆,去一次游乐场……回来后,小孩便会又了念想,便会向家庭嚷闹着要去第二次、第三次。而失去了后续给予的这个家庭,在后来,又该如何对应。
凡此,是我们没有正确地理解“给予和接收”的概念,也没有正确地找到“给予和接受”的行为方式,更没有端正好“给予和接受”的态度。
30岁理解的“给予”是:不能随便地突然对一个人好,不能把美好的事物突然地给与不该承受的人,不能因为一时的给与改变被给与的生活轨迹,不能突然地给与而导致心理和生活环境供应链的断节,不能因为突然地给与而导致家庭长久的物质生活要求的负担。
30岁理解的“给予”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轨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命活法。我们可以是困难时候的帮助,而不是突如其来的惊喜。
经历过精神的洗礼和磨砺,得到该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