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red
K H

第五十三天`嘉峪关

记于2011-05-23  22:34
 
昨下午四点半的车,慢慢地一路弋壁过去,到嘉峪关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夜色中,这关城的印象是脏、乱,有如一个前行中的工业小镇,早先脑海里的已一并烟灭。

寻了一家旅店,呼呼地睡去了。

即已兵临城下,和店里的服务员打听后,便叫了车前去。只是并未打算买票上去,远远地张望而已。嘉峪关后头已被开发成旅游接待中心,混合着水泥大理石,雕花镂刻,多少让他失了几分苍茫雄浑之气。犹如一个硬汉老夫,偏偏地上了花轿,被抬去卖了。

那原本属于他们的粗柴釜劈的根基,也难觅踪影,于是,便辗转至他的侧身。遥望他立于这不大的戈壁滩,却还宽广大气。没有玲栏画柱,也许为着防御,不应向外敌过多地渲染中原的繁华乐色。

平静的天空下,历史用沙粒将他堆塑而成,静穆地沉沉一色,明黄的旗子只为张扬四海之内,莫非王土。我站在他下面,望着他,镜头中似乎更凝静、沉著。而我看不到他正面的脸,这身势,也只有通过适宜地想象,从中得出与众不同的美来。

游人在城墙上行走、拍照、叫喊,欢乐。早已不见当年大夫、勇士、墨客的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民族的英雄励志教育此时已消逝不见,在全民娱乐的今天,任何庄严的失了庄严,巧妙地给予穿上花衣服,深加打扮,于炫烂的人间舞台上尽情摆弄风情,其英雄般的壮丽骨质犹如被浸泡在花参、蜂蜜中一样,慢慢化作成糖排骨,供无尽看似文化虚弱的人咀嚼吸吮,这吸收的营养也不过繁花蜜蕊,却沉醉于甜香的味蕾中,不能自拔。

待他流失殆尽时,却还未有人看清。也许这一路下来,原本应该平淡,尽情地享受旅途风光,人文带来的视觉宴席,而我正如他们所说的一样,将旅行变得沉重,那曾经美好想象得和现实越是反差,心中越是不能平复。

有时,则陷入历史发展正确与否的思考中,其实他本没有所谓对错,但因基于现实的历史观察和古人的描绘,总会将信任和信仰建立在前人之上。在讨论面对当代文化的适应和发展性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最终引伸向是否合乎自然,达到和谐。

人类不断提出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政策与口号,可人终究弱小,便将不断庞大的物质、科技武装自己,由此渐势发展,人类不由自主地变得繁杂,反将自己显得越发渺小,从自然那学会并运用千年的能力也逐渐丧失,操作着同自然法则毫无联系的应用行为,即使娱乐也慢慢脱离自然的妙处,远远看去尤如丧心病狂的猴子,变得造作和不安,这反而将人推向更深的深渊。

离自然越久,越远,我们这群体在宇宙中也越发显得孤独,不能同自然交流,聆听他,我们失去的真真很多了。

行走在城墙下,风继续吹,明黄色巾旗时时帆动,在不远的片刻风尘中,体味古往今来瞬间魂魄的气息。
 


2011年5月23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五十二天`敦煌

记于2011-05-22  22:34

早上七点不到就醒了,窗外已渐亮,虽不见太阳,却也感知,今天将见到敦煌,或者说是莫高窟。

半个小时的车程,离他越来越近,而这一路,愁绪却开始漫延,看着此时的目的地,再间断回想这近两个月的行程,恍如作梦一般,而我眼见和亲手触碰的,竟是这样真实,旅途曾对自己有过的身体伤害现在已不能知觉,曾经的风风雨雪,艰苦上坡,这一切,不断地令自己怀疑。

突然间对他们是这样地陌生,没有体温,只是自己想象地,或如看了场电影,那体验的真实性开始变得模棱两可,捉摸不定。这淡淡的愁绪令自己怀疑这趟旅行的价值,所谓体会过,见识过,已如浮云,烟消云散,而曾经爱的生动感知,却还能依昔再来。对此,或许只有照片、文字,在将来的某刻,提醒着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有过怎样的感动和伤害,人的不可靠性在他们面前变得清晰可辩。继而,又向往新的旅途,在新的道路上再确认、再感知,以期往此前的真实又出现。

莫高窟的美丽,这样缓缓出现,我这般迫不急待前去,拍照在这里更显得形式,我努力将要获取的是之前对他的美的认知,和美的真实体验,并在他们面前净洗艺术的圣殿。而参观完时,虽额外获得艺术创作手法的灵感,但在欣喜激动的感受前,这一切却显得微不足道,尽使自己平静,可真是困难。

他们虽在当时并不是用上等的画师完成当时最精良的画面,而放在此时,我们时代的差距竟变得如此宽远,当被当今主流奉为优雅至上的昆曲在旧朝却是淫歌艳词时,时代的落寞已让人情何以堪,我们失去的,是什么?物质文明的进化,相反的,我们失去了什么?这些失去的让人难辨真假是非,什么令我们将旧时平庸的也视为至上,自然、信仰的普世价值,是不是物质时代前进的绊脚石,不断拥有的身心体验变得越发刺激,而不是接近平和、自然。人们难以沉寂、清醒,反将那些贬为无用的,离他们越远,灵魂望去是这样空洞肥大。

我们无法认知,正是迷了双眼,缺少经典和自然的身心上的双重体会。

相对于山西永乐宫的庄重、严谨,敦煌壁画显得浪漫和轻松,却又因着时间的的深淀,画面又有十分的凝重,有时我们看的不单是画面,而是历史在那刻的凝结。出于对自己信仰的无上要求和对美的认识,他们勇于改变前人留下的作品,用自己对美的新的认识和手法再予以创造。且不论其优劣,至少他们被付予勇敢,有自己独立思考和行事的能力,而当我们面对历史的遗产,是否有信心和能力去判断,对那些不可复制的艺术历史,能否提出具有价值的自我话语,当一味的赞美和平庸的诉述的时候,是否在历史的河流中,早已迷失、失去了自我,这种失去,才是最大的民族的失去。


2011年5月22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五十一天`敦煌

记于2011-05-21  23:30

昏沉的早晨,还未完全清醒。

在补几天前的日记,路上很多想法感受已忘失地差不多了,便努力地回想,希望从片刻中寻得蛛丝马迹。

离开高原,天空已不见净蔚钴蓝了,也不见边线明确的白云,处处显得灰朦,好似整个世界都罩在一层若隐若现的纱布里:除去一切事物分明的边缘线,淡化他们固有的色彩。这一切,看似被神灵诅了咒,没有生的希望,不再有祭坛般神圣。

行走在敦煌的街道上,风拂拂地吹过,翻起两旁白杨树叶,招摇着苏苏地响,看起来淡雅生韵。阳光不烈,而我依旧一身的行头,蒙得路人时时转头相望,其实也明白出来现身在陌生的地方,应低调装着,但这时我却乐于接受这样的眼神,这种穿着打扮是我真心并快乐的,也许真诚、也许虚荣,但获取的这一份愉悦是多少年来不曾拥有的,就像儿时,每每看完老人院里别具一格的地方戏曲,回到家中总要披着被单站在镜子前学着呀呀地唱上几句才过瘾一样。而那时,会被家人亲人们嘲笑,甚至当成日后的笑料,我虽百般反驳,可心里真真喜欢的,却是从小到大至今未有改变的。

下午,去了闻名的呜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深藏于沙漠之中,他几十米开外有个蓄水功能的水池,第一眼见到他时,还深以为那就是月牙泉,多少令自己有些不知所措,这如同对他拙裂的复制和翻版,并于一处,反不觉得独一无二了。有时常常想不通规划师的想法,他们是如何想象及这么勇敢地做到这一切的,真如杭州苏堤断桥上的柏油路,虽方便交通,却实失了他们原本质朴自然的田园趣味,这连外国人都明白的事情自己反倒是糊涂了的东西。但凡在他们手中保护着的,能剩多少遗产还显天然的珍贵呢?遗产成了公园,保护委员会作了公司,将他们经营着卖着。

这消噬历史的赔本生意,他们还未预见亏损,等有天亏空殆尽,他们拿什么补偿我们将来的子孙,对历史创造者和继承者,原来我们哑口无言。 

 

2011年5月21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五十天`大柴旦至敦煌

记于2011-05-20  23:30

昨晚听了同屋大哥的话,原来的心又向后退去。在住所折腾了一两个小时,终于时辰已过,推着车,向车站过去,这算盘打的…省时省力。

我和姐说:骑行的感觉差不多了,该回去了。这路,也就只走到这儿了。

买了车票,等到车,司机又说这车也要算一个人,晕,站长也帮着他们,最后还是被宰了五十,心情严重不好地坐在那里,望着窗外,闷声不响,可心里还在做斗争。

副司机过来说:等一下你就笑了。能笑什么呀!心情不好,我冷冷地回了他。后来慢慢地开始和他聊天,梦想着等到站下车的那一刻,他能把那五十块钱还给我,必竟是作梦,可不是么?

从大柴旦出发,山路起伏,依然地荒无人烟,偶或的一两个村子也尽显寂寞,戈壁延绵不断,没有树,没有水,来来往往的车辆也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到阿克塞的时候,远远望去以为是敦煌,他有着新月状的外轮廓,绿绿成荫,便有了美的想象。阿克塞之后几乎全沙了,低矮的连延起伏的沙丘偶尔还残留着戈壁,他断亘残痕如同古代遗留的城墙,历经千年饱受风沙侵蚀,仍旧保留着自我意识的生命力和生存的勇气。

第一次见着沙漠,心里不知觉地感动着,他们这样一粒粒,组成集团,任由大风迁移,而以其不变的毅力,形成自我形态,影响地貌。他们有时同雪山一样让人难以捉摸,正如不知龙为何能腾云驾雾,凤凰如何磐涅重生,世间万物竟有如此多玄秘的力量,所以说万物不可以小而度之。从大柴旦到敦煌的这一路,条件艰苦,我在自己和别人的劝说下终于选择了乘车。路边偶尔是修路工人,之外的?一望无际。我真的承认这一行程极其考验体能、锻炼毅力,而我,错过了一次机会,深深觉得此次没能完成,以后的机会也少了。

中巴车的窗外,我看见一位骑行者,他孤独艰难地往前骑行,路上依旧是逆风。这多少有些意外,如果昨天继续向前到鱼卡,今天,和他同路的也许还有我的身影。身影远去的最后祝他后半段好运。而当自己面对目的地的地名牌,一次次的后悔空袭过来,真的不应该在这旅行中有这样那样后悔的事情发生。

也许,这种体验也算这次旅行的财富之一,那他告诫我的就是: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艰难,其实他迟早要随着时间过去,在遥远的以后,我们不会记得有多难,而是有多少快乐的收获和惊喜,还有满满地新的期待。 

 


2011年5月20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四十九天`锡铁山至大柴旦 约80Km

记于2011-05-19  23:30

我在想搭车是不是把心给搭散了,早上出门没多久便想着搭车,终于,还是拦了旁边的一辆工程车,把车放上,自己则蹲在后头,满面春风地搭了五六公里,心里舒舒服服的。

早上吃了饭,没见到石榴他们,把昨晚录的一些唱歌跳舞片段拷到他电脑里就出发了。第一次见到戈壁滩里出现沙丘,心里着实激动,从西安出发,历经平原、山沟、山谷、草原、高山、雪原、峡谷、冰川,终于迎来戈壁沙漠,这让旅途看起来完整了许多。而来至此地后,发现自己还是有点不适应,这里没有川藏富有变化的壮丽景色,也没有令人勇于挑战的地理路况、天气。

在这片大漠盆地,平乏,平乏。除了一如继往的逆向风沙、戈壁,偶尔的修路工人、货车,便再无人烟。正像后来警卫所里的人所说的,这里能做的只是锻炼人的毅力,因为这句话,又扬起斗志,我要一心骑下去,而今天的礼物,是让我感动地要死的清蓝的小柴旦湖。正是昨晚石榴说的有鱼虫的湖,起初还不知他名字,可这确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美得令我疯癫状。

茫茫沙漠边缘,遥无生机的戈壁滩中,还有这样一个湖,湖边国道线对面,有成群的骆驼,他们镇定自若,即使我走近他们身边,也只是张望,正如我看着他们那样看着我,这世上的另一种动物,且如此与众不同。

他们健壮、高大,有点歪塌的驼峰就在眼前,偶或地,昂起头,用不屑的、又充满疑问的眼神睁睁地看着这个世界。小柴旦湖的石头都非常有意思,他们大都经过风蚀,或沙漠植物的磨合,又因着原本独特的构成纹理,隐在碧波消水岸边,越发地显现出斑驳的个性来。

我脱了鞋,将自行车置于水湾,天空灰蓝柔和,白云仪然作态,令人自然融合其中,感受天地人和的自然美,如此感动于世间,只不愿离去。

离湖后,心里懒懒作态,我确信我的心里已经被这气候打败,我不停地向后张望,不断期盼从眼前开过的每辆皮卡,或者奇遇般地刘哥的出现。这样千丝万缕之后,在隧道山口搭了一辆车,一路上,说这说那,也还给自己找理由,到大柴旦的时候也不是异样惊喜,只是眼前难得的绿色让我觉得安全。

其实搭车了才发现,原来,这一路并非多远,是心太远了,自己完全能骑过来的,可我搭车了,是什么真正地驱使我这样不情愿地后悔搭车,真的只是天气?也许真的只是这样一次,将自己顿时惰性成灾。

而后每见一个目的地的路牌,就希望能停下来,把自行车放在前面,拍个照留念,再回头看望时,也能自豪地说声:我过来了。

后来又想着另一个情况,那是去往拉萨的路上遇到的骑友们,虽然一直在说喜欢一个人骑行的感觉,可以独立享受属于自己的美景,但那隐约之中的便是一种强烈的好胜心。是倔强的好胜心让我一路不搭车,要努力冲上山顶,我沉浸在风景和心理的双丰收上。如此,一路这样惊奇而又充满乐趣。然这一路,没有人同我在同一路上,没有同行者,只有单纯的既定目标,这样慢慢没有动力。

这样,到大柴旦,受路人和自己的驱使,我厚颜地推着车进了车站,那曾经看他们的眼神,如今在远处深深地看着我。我这样不能张望,竟还有自己的深处,现今,那窗口售票员的话依然在我耳边,渐渐地,心里开始斗争,开始徘徊,这一天,竟变得如此艰难,那后路的困苦条件不断充斥在耳边,黄香的话也慢慢深入,在炎热烦躁的夏日,我走进小店,这样打算着。


2011年5月19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四十八天`格尔木至锡铁山

记于2011-05-18  23:30

本打算去超市,又磨磨蹭蹭,看了地图又确认了一次,原来今天要走一百多公里,又勿勿出发了,这时已经九点四五十了……

走了不到二十公里,又遇见刘哥,问要不要搭车,明确了要去盐湖之后,就和大哥分开了,后来实践证明,这是一个严重错误的决定。

从格尔木出来,基本都侧逆风了,路又差,从盐湖开始,整整几十公里的石子路,风沙还大。到盐湖后,堤岸上都是白花花的,也许是盐,也许就白灰。今天天气并不好,整个天空灰朦朦,已全失去了高原的晴蓝,太阳看起来也闷闷的,所以盐湖并未有想象的湖蓝色,他和天空一样,只是湖面近处的采盐船,才将天湖分割成两处。湖边的盐花有点像钟乳石的质地,只是一片片,还有点像贝壳的堆积。无趣,继续向前。

这一路气候路况恶劣,川藏那套在这里完全不适用,水就是生命,在这里就有深刻的体会。下午两点左右开始,风沙就越刮越大,有时只好用推,路面平平,风景平平,见得多了,反尔开始发困,骑着骑着竟想睡了,后来搭了二十公里的车,坐在车斗后面,同当地农民挤在一起,手中拿起相机向外拍照,除了茫茫大漠,什么也没有,地面盐碱化严重地看上去白乎乎一片。见到屋顶上白色一片,初始以为是晨间下的雪,后来才明白过来,这里没雪,只是用不尽的盐。

第一次接触广漠,心里多少有些苍茫,这边就是柴达木盆地,到锡铁山,是下午六点半左右,走到这城镇的路口,有个“青年修理部”,在他们门口站了会儿,和俩师傅交谈,后来,小哥邀我住他这,能不激动么?!!这家汽车修理店面积也就二十平米不到,里面放着各种修理设备,往里走两三米就有个小房间两平米左右,这就是他们休息的地方,上下铺,却还有电脑,放好车,去隔壁川菜馆吃晚饭,竟然有七元的蛋炒饭,份量还很足,又要了两个馒头,吃得很实在,一共才花了九元,激动、心满意足。在小房间里和他们聊了会,就一个人去前面的沙野里转了一圈,捡了几块石头,回去的时候,天已经近黑了。

原来这小哥叫“石榴”,藏族人,还真看不出来,而且已经结婚了,都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儿,更重要的是人家比我小三个月。另一个大哥在八七那年来到这里,一呆就是二十二年,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呆下来的,他说今天这风沙还不算大,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可真一般了。

大哥很能说很能侃,从盐湖到接下来的小柴旦湖,这中间原来有这么多的故事,从盐花到鱼虫,还有白刺根雕,还有各种趣事。石榴被大哥说成“人才”,真是人才。他说人的哭要比笑美,后来想想是这样感觉,这种美自然原始,而笑看起来做作,歪牙咧嘴的,人的本心被迷惑地一无所知。

从这里,建筑、自然、人文环境,包括人的性格和高原已完全不同了,这种变化在这样的时间空间转换,没有经过消化,真是身心上的具大刺激。

这里,开始感受西北广漠的风情,人也变成另一种豪爽,陪大哥们喝了一瓶啤酒,聊聊天,听听他们说的笑话,石榴唱歌跳舞,就昏昏地睡着了。

今天,风景令人烦躁,而人,让人心情大好。


2011年5月18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四十七天`格尔木

记于2011-05-17 23:30

早上的副驾,阳光温和,被窗外的陌生人叫醒,和刘哥说了声,就先出去找旅舍了。

清晨七点的街道两旁,店铺只开了少间,而络绎的学生穿着校服穿流在街道的两侧,他们或骑车,或打闹,有结伴的,有静默独行,伴着娇嫩杨柳,迎面柳絮飘扬,显得这样朝气。

而昨天激动的心情还未消散,找了住的,骑着自行车就到城里转开了。

格乐木城并不大,却因着地理区位,人口奚嚷,这里大多是回民,所以这里有两大清真寺院,而街上的人文景观也和他们紧密相联。

进入小巷道,青绿初发的树叶迎风张扬,他们酥酥地映射着阳光,不热烈又慵懒,地面因他们的光斑而显得荫凉动人,便想着拿一把竹藤躺椅摆放在他们的下面,闭目清凉地享受着夏日的葡萄。格尔木周围的景色的平实却还微带新意,在秋色的大地上,人们身处夏日的温室中,吃着清凉的西瓜、冰棍,却满眼见着初春的树叶,而农民还有的才初耕,这里干燥,只因这满城的绿色,便给人以美好。

昆仑公园里开着饱实的郁金香,这是第一次见着这样满满一片郁金香。记得小时候喜欢郁金香多是因他被奉为高贵的品性,而后来渐渐长大,他那独特的外型并不符合自己的审美,便慢慢地远视了他,今天,在绿荫阳光下,这成片的郁金香,有玉白、鲜红、鹅黄等等,他那美,才第一次被你欣赏,故说这世间并无美和丑之分,这分分区别的,可不是我的眼和心么?

傍晚,我骑着车,沿着青藏线的石子土路一路北行,他从拉萨而来,正如我从那来的一样,短短几天,已在这里了。望着天空灰沉的白云,此地,没有蔚蓝的天空嫩白的浮云,而我正想再远走,再飞,便空想着自己坐在向北驶去的客车的最后一节处,跟随他,不愿再下来。

有时,又想起《哈尔的移动城堡》,其实,人的梦想不能太多,那曾经美好的童年常常浮现在眼前,而这时,犹如作了梦,以为醒来还是那时,可我们仍要面对的是,这长大后的我们,竟偏离那美好这般地遥远。宫崎峻的话是对的:“我们不能看太多美好的东西”。

三点的“夕阳”依然如日中天,我期待的落日黄花依然遥远,在静谧的湖边拍完照就回城了。

格尔木城的路边摆满了回民的小摊,大多水果、凉皮酸奶的小摊之类,相互拥挤,又有秩序地中间空出一走道,妇女们多戴头巾,而更喜欢老人们,他们拉着久已不见的板车,堆放着日常用物。街道的小学门口,是有许多破旧的食品小店,他们大都平房,在斑斑砖墙的平房边,有清劲的白杨穿插其间,他那安秘的绿色随风飘展,又点点反射夏日般金色的光茫,为这灰沉的红砖土路添上几分生气,而树下的学生们有追闹,有不奈烦地抄书翻书的,可真像那时候的自己,那时的小学生门口,这场景竟美得像岁月的童话。


2011年5月17日 | 分类:行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