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red
K H

第四十六天`安多至格尔木

记于2011-05-17  23:30

早上六点四十醒来,外面天空清澈干净,远东已泛着鱼肚白,拉了一通肚子,回去继续睡。

今天过唐古拉山,心里已做好了准备,可今天搭车了,昨说的话,今天马上就反了,看来很多事不能口头表述。也不知搭到哪,这开货车的大哥是昨晚在汽车旅馆认识的,猜想也许是他们在路上见我在风雪中骑行了。弄好车子,坐在驾驶室里,他们的车子出了点事,修修整整已经十一、十二点了才出来。

安多这个小城镇位于青海和西藏的边境处,很多人会在这停留,所以物价也很贵,一间很普通的小房间竟然也要五十,最终还是选择了汽车小旅店,现在,对于住的越来没有标准了,只要省钱,能射能睡能充电基本是很满意了。小旅馆的住处在后院,通透没有围挡,小房子就用水泥墙立面,上头用木板铺上,看起来类似马路边的阿婆家,只是还没有家具,小屋子里只有两张床,一个炉,两根电线。

在清冷的夜晚,星空碧洗,盖了三床被子,第一次在这路上开电热毯,啃着大白兔,美美地睡着。

第一次搭车,说实话,一开始上车的时候是真有后悔的,因着没能亲自爬上唐古拉山,路上可能错过那么多美好的感受和美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就到唐古拉山口,第一次上这么高的山,远处的山脉或许因为岩层矿物的独特组成,看上去似优雅的褐色系羊绒,层层排列,又相互流动,旁边雪峰相衬,真是美极了。高处的唐古拉山微寒,在这里激动地拍照微笑,走动。在这里还遇到三个摩托骑友,其中还有一个浙江人,哈哈,浙江人都很强。

上车后,就发现有点微喘,后来,在吃饭的时候,听说其中的一位摔了,祝他们好运,一路上,和大哥们聊天,大都关于自己这一路的故事,然而发觉,这一个人的路上,原来故事这样少,以至于当想和朋友分享故事时,竟无话可讲。

这一路的感动和体会,都无法用语言交流出来。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挡风玻璃窗外,货车快速地行驶而过,很多如此美丽的景色未来得及消化,又匆匆地吸收新的美景,视神经这样不断地被刺激冲击,只是来不及按快门,越来后悔相机带得太差。我张着嘴轻微地扬笑着嘴角,被大哥俩嘲笑,后来,更是情不自禁地发笑赞叹。我只是情不自禁,无法抑制 。

那一幕幕地美景,自然地色彩搭配,那云层,令我兴奋发笑。我想象着云层里面发生着各种神化般的故事,看着云,他们像真的发生了一样。在八点的晚饭地,月亮初升,玉盘般浮现在中蓝灰的天空中,地平线上,慢慢腾起雾气,草原的轮廓线弱隐弱现,重重相叠,童话梦境,而他对面,太阳正在下山。那山犹如舞台前围,而夕阳下的云层平面也恰似影射台灯,将夕阳的美貌朦胧显现,似墨色散入水中,柔和独特,又像极了散开的花,惜暮又娇怜。

我在马路两边奔跑欣赏。看见夕阳的花又念月亮的脸,我这样激动错乱,以使寒风无暇顾及,等他花开花谢,全然凋落,我仍于那乌云之中猜跺他将反复的美貌。

同车队大哥们吃完晚饭,天近全黑了,上车,继续前行。月色下的公路不能见着远方,偶或地只有路上的货车的前灯警示灯意拟地连成一条前进的曲线,时常,以为是流星坠入这片大地,陪同我们行车。

窗外,月亮格外明亮且圆,查了日历才知晓原来这日农历十六,怪不得。

他用自己的光照亮云层,照亮草原,云层清蓝干净,慢慢浮动变化,草原轮廓动态起伏优雅自然,美丽的青藏铁路线时而出现眼前。他们架于草原之上,一座座桥墩一直延伸地平线的深处,而这次客车,和我们的货车,在这样的夜色山谷中,相互交集,时而藏绕。不时你追我赶,胜似两人舞蹈般,各自展现独特生命,又于夜色中融合。不远处有一山脉断然阻隔前进路线,那是巍巍昆仑山脉,到他山脚前,国道线才突然90度左转入山口,驶出。

其中国道所见昆仑并不想象中壮阔,这只是这山脉的小小一处,同川藏线上其他经历过的山峰相比,逊小了许多,然而因着他充满神化令人极度想象地美好名字,才使那以如此端庄神圣的容颜出现于世人的心灵深处。

而今晚,十一点四十,我享受着古人般夜过昆仑的美妙时刻,享受着他另一份隐秘。他这样平静从容,高大延绵,如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安静地坐在草原上,悠淡地远望着月亮,静静地点点滴滴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生活故事,他也不叹息,只是这般苍茫平静。

傍晚经过可可西里,沿途看见很多藏羚羊,他们绝大多数还幼小,他们成群于草原上,离我们也不远,时而抬头远望我们。他们是在警惕我们还是用他们的眼光看我们,他们的眼睛看起来这样不单纯于世故,好像在他们的遗传基因中得到了什么似的。在谷露的时候,听着有人偷猎了二十多只藏羚羊,他们能干出这样的事。至少,为着曾经每个人都拥有的单纯,我们也应该保护他们,远望他们。

这一路的行程,经历冻土层,河流,各种山体岩貌,大哥都说这不算什么,然而,这些对我来说,已是壮阔无比,我这样一路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孩般,那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

两位大哥甘肃人,一位刘艺宝——刘哥,一位严云——严大哥,他们性格开朗直爽直接,我想着职业的影响更多于地域的影响,而遇到的很多甘肃人,其实也多为这般性格的。

这晚,天空星星不多,而在月光照射下,那山体越发看似剪影,一片片,却又暗暗地透视着山体脊梁的延向,有些有如闭目深沉的脸,而有些如坐佛,身披折皱的僧衣默默念诵。他们自己拥有外型,如像每座山都是一个人,发生着一段故事,静静地安身于这里,每日讲述一页故事。

到格而木一工区的道路检查口,终于见到成排的树,这样到今天,已经五天了,午夜的格尔木灯火辉影,远望去,犹如一座放大了的断桥,那灯光沿着地平线延伸而去,又相互对称。而近处,则似沿海小镇,微风徐徐,柳树飞扬,一城的杨柳絮初放,这里还是春天。

近两点,终于到达格尔木城,城南入口写着“欢迎再来青藏线”类似字样,我想象骑车而来拍照留影的样子。这一路,有后悔,也有大美的收获。

一路人烟稀少,景色却美丽动人,后来想想也对,这段单独骑行不一定能收获这么多,这样刺激的感动。

而那路上的两名青年也许并非好意,这冥冥之中注定了的安排也许不只是缘,也许天命所制也不可一定。

路上一面受着如此刺激,一面想着这一路的神奇,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只是这莫名的亲身体验令自己无法平静,做梦般却又生活在现实里,这种时空的穿越,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只可用不可思议来定义了。

到了格尔木,和刘哥说了自己的这天感受,第一次搭车,搭得这样与众不同,谢谢他们!

在城里找完停车位时已经近三点了,大哥问要不要睡车上,起先答应了,后来又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车放下,带着行李去城里找招待所,最终没有找到,又回到停车场,敲了刘哥的门,躺在副驾上睡了。

这天,感谢刘哥严哥,感谢晴朗的天气,感谢大哥的毛毯。午夜很美,这天不能淡定。



2011年5月17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四十五天`那曲至安多 约133Km

记于2011-05-15  23:30

那曲到安多130多公里,其中100公里左右上坡,90多公里的强风雪,最后5公里竟因为逆风太大而走了近50分钟,在县城转弯处还被两只疯狗狂追,背啊!

全程一直骑行在4600—4900的海拔高度,并伴随着持续性的逆风,真是恨到家了,这也许是继川藏线以来最艰难的一天,也许这段骑好回家,可以评评一些路段的“之最”了,真是恨啊……而且国道线周边或说藏北天气变幻无常,说下雪就下雪,说出太阳就出太阳,有时前轮阳光,后轮风雪跟上,下雪时零下都有可能,手指被冻得麻掉,深怕会出其他问题,出太阳时又想脱衣服。打个比方,川剧最适合,变脸可不是当家的绝活嘛。

下午,整个变速系统又被冻住了,幸亏之前已调到了适应的位置,否则上下坡纠结死了。

昨晚姐问我说:你的骑行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者换问话说你出来干什么,有什么好骑的,骑车干嘛之类的。

现在想想答案竟然也有好几种。而时间久了,却也开始单纯起来。记得去年九月就想出发,可现在看来,那时要出门,真也不是时候,因为心态上有这么多没有准备,到今年的二月,三月,这中间的七八个月的时间里,心中做了无数个打算,于是便开始为这些打算找理由,比如为了放松心态、忘记某人。现在想来,这些打算和想法竟是这么幼稚。

到若尔盖一位藏族人家里时,那天的回答是“趁现在年轻,还未结婚,多跑!”再后来到另一地是“多看,见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之后是“吃饱了撑着,也不为别的,就想走走。”这之后,只是笑而不语了。而昨天,却说了很多,这一路下来的真实心态:“就是向前!”现在一停在住的地方心就发慌,除非有个理由说服自己停下来。

像昨天四点停下来的理由就是身体需要补一觉,日记需要补。要平时没有骑到七八点会不爽,真上瘾了。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无限畅爽,真的感得将来我更会跑的,“现在,我不为什么,只希望能在路上,每天一个目的地,不因天气、心情而停下。”

如果身体、环境、安全因素允许,我希望能24小时前行,在路上,不知疲倦,当一个个目的地远望,经过,成回忆,这一切,将变得这样美好。虽然今天路况很糟,但也许若干年后,今天,反而让我难忘,只因着他如此与众不同,刻骨铭心。

也许此地真的缺氧,路上想什么竟忘得差不多了,真真可怕,所以说矮个子长寿、智慧是有道理的。

路上有时会想过搭车,可真有车可搭或有人好心主动询问的时候,还是被我回绝了,我想说我要清纯于我的自行车旅行。另外当我回答我是浙江人尤其是温州人的时候,就变得更加自信和坚毅,这是什么心态呐?不知道是谁教的,突然想起初中女政治老师给我们灌输了很多伟大温州人事迹的例子。

川藏线奇险考耐力信心,青藏线宽远考毅力,一个又一个起伏的上坡完全打破了川藏线建立的骑行规则和习惯,新的一套的道路风格。

说不清道不明,反复无常形容这刚好。


2011年5月15日 | 分类:行 | 评论

那曲一记

记于2011-05-14 23:50

首先想说的是来高原后是不是因为缺氧,脑袋不灵活或变笨了,记忆力明显感觉减弱了,路上想的一些,经常到写的时候而忘光了,好吧!

先补上想到的,在羊八井到古露的路上,特别想摔倒,这样摔在地上就可以有理又安心地躺在路边好好呼吸下氧气,放松一下肌肉了。

这一路太累了…这是什么心态啊真是……到那曲的时候能为吃上饭而开心了很久,而那曲的城建虽说在西藏或藏北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还是显得脏。这里民族开心融合,回民开始渗入,而藏民也变得不纯正,除了一身褐色系的服饰,也只有在摩托车上能找到他们的踪影了。

这次住的是一个回民家里,其实也是间旅馆,在二楼窗户往外望,夕阳正好对着,将温和的日光洒在室内,而街道上人群奚奚嚷嚷,还算热闹。对面一直放着新疆的也不知是西藏的歌曲,但从色调的婉转程度来说,更像似新疆那边的,而藏歌,给我的感觉是直接、大气,有时也像佛曲一样,但也有动听的。

回民家看起来干净整洁有条理,但为人相处来说欠热情,而藏民则相反。

虽然说藏家人也有干净、富贵,但多数的藏民家看起来仍像旧社会一样,可这里唯一的大不同是藏民哪里能插得上嘴,搭得上话,有时他们好像没有察言观色的能力似的,心口一条线,脑门一条筋。记得上次的“小头爸爸”教我们说,分藏民穷富或家庭环境,就只需要看下他们的手便知道了,他们这个民族总是这样极端,面对这两大民族,真不知该怎么说好……

2011年5月14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四十四天`古露至那曲 约94Km

记于2011-05-14  23:30

预报说雨加雪,好吧!继续出发。

在藏餐馆等了半天的炒面,很大份,可是不下胃,没吃几口,就走了。九点半出发,没多久就米雪疯狂地下着。

这一路,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发生,所以一路也没思考多少。

只是柏油路面,两旁风景宽远广阔,令人悠远。


2011年5月14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四十三天`羊八井至古露 约148Km

记于2011-05-13  23:30

早上起床全身酸软,出门时,村子里什么都没开张。

出村后,上了国道一公里不到,全身发凉,脑袋眩晕,以为是高反,或是身体虚弱,把自己吓了一下,想想这里海拔才4200左右,应该不会的。

从拉萨出来,藏民已经不是非常纯正了,没有标志性的服饰,从屋房的建筑样式上看,也不正传,要不是檐角上的五色旗枋,很难确定是藏民居住的了。从羊八井开始,道路两旁的草甸逐渐开阔,左手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延绵不断,美丽的青藏铁路同国道伸向云层深处。

白云犹如幕布,从山际线开始升起,直上钴蓝的天空。阳光在这里干净、清透,微风徐徐,伴着良好的柏油路,真是令人愉悦的骑行,路上的老鹰看起来如此鹏大,遨翔于天空时,这样自由、悠远。

傍晚,阴沉的云层在远处涌起,而太阳并未能完全被覆盖,他紧跟随于我的后头,而阳光也不忘时常光顾于我。这种光影的重叠真是美妙极了。

将到当雄的时候,遇到了大巴上的海浪,听他说纳木错没什么好玩好看的,最后还是放弃了。两点到达当雄时,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就点了份炒面,早上没有吃到现在,肚子已经饿得崩溃到边缘了。从西安到成都,主要吃面。成都到拉萨,主要吃炒饭。而从今天开始,也许都要吃面了,纠结,肚子又在反抗了……

到古露前,又遇到三个小孩,那个人应该是他们的妈妈,幸亏有辆吉普车经过,将他们挡住了,谢谢天意中的他们。终于到古露了,夕阳无限美好,这里只有两家住的,最后应了藏民的打应,什么也没有,只有床。晚上上厕所时,去了后院大地上,风清月高。这夜,又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夜晚,这边九点左右才近黑。山际远处,依然昏亮。

晚上同住的小伙,已经在这四年了,修车的,甘肃人。和他说了路上的状况,小孩打劫的等,他还不相信。

后来听他说,才似乎明白这两天为什么身体不舒服,原来这边一棵树也不长,高原反应的,不是山上没土,而是缺氧,七八月草也只能长三四厘米。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身体酸软,手时不时就麻。

晚上早睡。


2011年5月13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四十二天`拉萨至羊八井 约75Km

记于2011-05-12  23:30

早上整理打顿好十点出发,下午四点左右到羊八井,真后悔这么早出门,原来可以再喝壶甜茶的。

出了拉萨,就没有喝甜茶的感觉了。

出了拉萨,打从青藏线开始,路的两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便是山体,一层层的岩体相互叠加,山上几乎不见树,而以石头、沙块组成,有时看上去更像化了牛奶蛋糕,层次分明。而田地上,牧民才开始耕地,竟还未下种。戴有红色绳坠的牦牛,有如为春耕祭祀。在这里,春天也还未开始,而秋天并未离去,这样的交集中,人们匆匆忙忙,施肥,耕种。

左的山下雨,右边的山放晴,只是想起老家一句俗话:晴天下雨隔田埂。

又见那山雨时扑面而来,时而远望停歇,便又想起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闭眼一想,那情境何其像。

早晨在城里找了自行车行见没买链条油,实见时间不晚,就出发了。路上遇见两个从青海骑行上来的骑友,询问了一些路况,他们又送了半瓶链条油,两个刹车块,挖外胎的铁撬,太谢谢他们了!听说运气好从这里到格尔木大部分都是下坡顺风,哈哈……而今天也都是顺风,坡度也不大,却骑行得酸痛,也许已经三天没骑养着了,看来兵还得天天练呢!

在羊八井为住的纠结了近一个小时,来来回回,估计街上的人都看奇怪了,我只为想着省五块钱而矣。又不能洗澡,又没电视,全是摆设。到了住的,就躺着睡着了,昨两点才睡,早上又下雨,乱乱的一天……明天继续。


2011年5月12日 | 分类:行 | 评论

第四十一天`拉萨之布达拉宫(一)

记于2011-05-11  23:30

早上最重要的事是去布达拉宫,终于啊……出门第一件事是存照片,否则今天就没得拍了。

发觉自己对未知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又钻进没有去过的小巷子,没想到又到了一个寺庙,不知名,但香火极旺。

寺院下面的街市有卖青稞酒,鲜花和酥油,这些提供给教徒供奉佛像所用。有个卖青稞酒的藏族阿姨同我说:不买上去参拜也是没问题的。我没有每天都来这观察,不知他们是每天如此还是单列今天这样。但我知道这儿的各种大小寺庙,信徒总是络绎不绝的。

这条巷子的尽头是一家很大的遮棚茶馆,估摸算,应该能容纳一两百人。藏族人的生活好像永远离不开甜茶、酥油茶,总能见到茶馆直到关门前都是满座的,他们不在乎是否把茶喝完,讲多少话,而是静静地私语。

从青年人中,好像能体会他们在关于爱情和邻人锁事。而老人们,则关于问候,前天、今天、明天……而我坐在他们身边,虽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却爱看他们的各式表情,和每个人喝茶时的动作、身姿。那每一个刚掀开布幕的那一刻,好象是已经写好了精彩篇章的作家,等待我的,也许是即将上演的一段段故事。

绕着酒吧街,终于找到了一间旅店,经过老板的同意,在那传好了照片,舒服的感觉,谢谢好心老板!

行进于人行道的藏族人,尤其是妇女,大多身姿挺拔,楚楚动人,不仅因为他们本身身型饱满高大,更得意于他们的传统服饰。在进藏或接触藏民之前,以为藏服就是电视或书本上出现的那种长袖的轻荡的舞蹈式服装。然而现状将我的印象改变,他们只存留于儿时的脑海中,此时见到的他们的着装,看起来更加朴实、风动,且在这不经轻狂的厚实中见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见家庭背景。通过服饰差异,区分牧民和市民,原来他们也有汉人一样的隐约的阶层。

在拉萨,能见到的藏民有市民、工商一族,并非只是牧民和宗教人士。在妇女的裙套中,有力的低帮皮鞋在前行中坚挺、气质,隐约地散发着男性的魅力,而迎风前后摆动且富有变化的裙子线条,又是这样行云流水。

在大大小小的茶馆,街头巷尾,哪怕繁华的公共场合,都有这样一群乞讨着,又安静地念着经,坐在街墙角落的褴褛老人,也有家庭式的母子,等等。他们其中的只是破坏了喝茶的气氛,而大部分的,当成一道风景。

经过溪流的街市,到达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他看起来并不雄伟,从外型上。然后他将自己的体量给游人最大化,他用质感将自己变得厚实、沉稳,以使看他的人获得想象之外的另一种美,这也许是在弥补一种心理上的遗憾。

粉白的石头行道,通向宫殿的深处,他用坡度和距离暗示人们,这里需要真诚,需要虔诚的礼仪式的膜拜。进入布达拉宫,禁止一切拍摄,只将美好和想象存留于每个人的脑海里,不让任何人带走。

这座达赖的行宫,现在是人去楼空了,只剩得几个管理人员和照例的喇嘛。在积满尘土彿像案台上,这里更显得像似一座巨大的历史遗物,他已失去生命,只因着他曾经主人的伟大和显赫,才使他袭了光芒,并在有限的空间里,释放出原不属于他的威严。布达拉宫的美正是他曾经主人显耀的美和人们对他肆无忌惮地崇拜和对信仰的永恒追随。有时,他更像一个附属品,却实又这样必需,在历史的过去,也曾像故宫一样,只为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确立至高无上的尊荣和权势,通过仰望,获得执行的权力。

这样看来他将更显得可怜,他只是人们摆布的工具。又如风烛残年,风骨不化的老人一般,坐在祭坛的上方,继续拥有华服、珠宝。人们的顶礼膜拜,他虽渊博智慧,却这样陈旧。

下午见到了海浪、大鹏,说了路上的很多事,海浪要去珠峰,大鹏回去。而我,继续上路,为着未完的心情。

夜的拉萨城宁静、光华,沿街的茶馆店铺关门了。

有时,这城市令我想起成都,一样的悠……


2011年5月11日 | 分类:行 | 评论